欢迎访问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海口市总商会)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会概况 >> 商会大事记

商会大事记

海口市工商联《统战志》资料

来源: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 发布日期:2016-07-08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是海口市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是党委、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商会产生于工商业的发展,并在会馆、商行、商会发展的基础上壮大起来的。  
海口位于南渡江人海口,即宋代的白沙津、海口渡,时为海南较大的贸易港,商业由此兴起。到了明代,海口港“帆樯之聚,森如立竹”,建起了海口卿城,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康熙启开海禁之后,商业贸易更加繁荣兴旺;乾隆年间,闽粤商号猛增,会馆兴起,海口成为比较发达的商埠。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海口被辟为通商口岸,与国内外都有商船往来。清末,海口商业界形成了“五行”,在此基础上,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成立了“海口商会”。
海口商会成立后,首先筹议本市商业发展方略,改良工商法规,提供商业咨询,筹办商品陈列所,兴办工商学校及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曾做过不少工作。
民国初期,海口土特产业(即“九八”行)较为发达。先后开设了“福全号”、“顺昌号”、“符森记”、“信诚行”、“庆盛号”、“和源号”、“林发利”、“万泰号”等代理业。民国四、五年,随着南洋橡胶业的发展,南洋汇人“金丰盛”,促进了海口商业的发展。其中饮食业成为一大行业,较突出的有“金华号”、“王昌行”,“琼南酒家”等。民国八年(1919年),海口商会更名为海口总商会。民国十一年(1922年),海口商人集资首创华兴汽车运输公司,购置了数辆汽车营运,随后陆续有琼文、琼定、琼澄、琼临等数家汽车公司成立,逐步代替了原有的马车、牛车和人力独轮车等落后的运输工具。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名为海口市商会。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海口共有35个行业,572家商店。其中经营土特产进出口业务规模较大的商号有“梁安记”、“云旭记”、“邱厚生”;布匹业规模较大的有“运安行”、“精华公司”、“裕大公司”、“远东公司”、“富记”、“富源长”等;医药业有“广德堂”、“广惠药房”、“张天元”等;饮食业有“王昌行”、“琼南酒楼”、“中国酒家”、“长安酒家”;制革业有“元美隆”、“松茂泰”、“深记”、“明裕”;纺织业有“陈锦兴布厂”、“梁锦源布厂”、“陈南记毛巾厂”;酱料业有“广珍酱园”、“协丰酱园”等。随着经济的发展,1932年毛泽海当商会主席,海口商会会员罗雄洲任主编,出版发行《商业报》,每三天出版一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海口商会出版《海口商业月刊》。1936年,海口商人集资在秀英修建了一座长43米,水深2米的“丁”字型浅水码头,也称书场码头。1937年,唐品三当商会主席,海口的经济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局面。
当年全市进出口岸的船舶达1023艘,货物达1139.53吨,年进口货物总值达351800元,出口总值达3509487元。1938年,贸易总额达800万元,物产输出以香港为最大市场,其次是泰国、美国、荷兰、印度等。1939年初,日军侵琼。5月,日军在海口市中山路海口市商会设立“海口市治安委员会”,会长毛镜澄。1940年7月,由日军主持的“海口贸易联合会”成立,会长招宝枢,毛镜澄任名誉会长。1941年改名为“琼崖贸易协会”,有会员181家,凡参加协会的商号叫“指定商”,可从日商手中得到批发商品并在市场上销售,不参加协会的不准销售商品。当时市场一片混乱,市场上除日货外,其他国际贸易几乎中断。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琼海关,市场恢复生机。原在海口经商的本岛和外地商人陆续回海口开店营业,如“运安行”、“义成兴”、“裕大公司”、“精华公司”、“广惠药房”、“富南酒楼”、“广珍酱园”、“元美隆”等老商号重新开业。海口市商会也恢复了活动。当时,为适应海口经济发展,毛泽海重任会长,他同甘容甫、林冠雄、陈鼎祥等商界人士创办了“长春商业学校”,培养人才。1948年7月5日,海口市商会为保护民族工商业,响应广州等地商会的号召,通电全岛禁止倾销日货活动。到1949年,全市共有私营商店893户,从业人员3000多人,行商500户,小商贩2000多户。
   1950年6月,海口市人民政府成立。海口市人民政府同军管会一起,首先着手接管了旧商会,由22个私营行业代表组成“海口市商会临时筹备委员会”。1950年12月20日,由海口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采取民主协商方式,选举产生了“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2年7月,成立海口市摊贩联合会,当时有小商贩1003户。1953年4月至7月,由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局共同组织改组同业公会。将本市工商业划分为28个同业公会(其中工业13个、商业15个)。于1953年7月28日至8月1日,召开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推选陈鼎祥为主任委员。
这个时期工商联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工商业者遵守共同纲领及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指导私营工商业者发展生产、改善经营,组织工商业者进行学习;引导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工商界服从市场管理,进行工商登记,平抑物价,积极纳税,财产重估,参加物资交流。1951年,海口市工商界在抗美援朝中,积极捐献,超额完成任务,并向全岛工商界提出倡议挑战,表现了工商界人士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1951年9月,为推动工商业者参加物资交流,海南区第一届土特产物资交流大会在海口市召开,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未引起工商界的重视,后在海南区财委、商业处及市工商局的领导下,海口市工商联积极配合,先后组织工商界参加了中南区、华南区及湛江、长沙市等中级物资交流大会,尤其是参加华南区两次交流会之后,引起了工商界对物资交流会的重视,认识到物资交流大会对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为城市消费者服务的重大意义,改变了过去的观望态度。1952年,市工商联筹备委员会配合市税务局进行反偷、漏税的自查补报工作。1953年3月,进行“五反”(即反行贿、反偷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补课学习,由林诗跃副市长作动员。参加学习的有1486人。6月,海口市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利用、限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海口市工商联在市增产节支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增产节支辅导委员会,制订增产节支方案,配合有关部门在私营企业中开展了增产节支运动。通过开展增产节支运动,逐步建立起经营管理制度,改善了劳资关系,为私营企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协助党和政府推动“商转工”工作。1954年,海口市相继成立了食品、零售、纱布、百货、五金、交电、医药专卖等8个国营公司,使国营经济不断扩大并掌握了主要商品的批发阵地,有些私营批发商已失去应有的作用。工商联配合政府做批发商的转业工作。
   1954年上半年,海口市工商联协助市政府部门进行公私合营试点工作。先在森发利汽水厂、华南锯木厂实行合营。同时筹建“和平电影院”。贯彻中央和广东省委关于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实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1955年4月对全市私营商业开展全面调查。1956年1月,贯彻中央“和平改造”的政策,以纱布、旅店、食品制造业、五金制造业为全市社会主义改造先行点。同年1月15日批准纱布、旅店、食品制造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组织资本家几百人,手工业者两千多人上街报喜游行。接着又有11个行业申请全行业合营。共批准私营工业合营97户;私营手工业1086户,私营商业883户(从业人员2751人)。1月23日清产核资结束,至此,取得了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海口市工商联针对工商界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进步分子有不同程度顾虑,中间分子思想仍在动摇,大部分人有“三怕”(怕工作跟不上,怕思想跟不上,怕生活跟不上)和“三无底”(将来怎样无底,是否真正信任无底,自己本事能否用得上无底)的思想,按照思想反映程度不同,组织参加短期生产学习,进行有思想交流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工商界人士的思想认识,增强其光荣感和责任感。此外,还开展工商界人士的家属工作。海口市工商联成立后,为加强工商界妇女工作,推动工商界妇女和家属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积极配合市政府组织工商界人士家属进行学习,成立了工商界人士家属学习委员会领导机构,组织她们学习资改政策,党的八大文件,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不断提高她们的政治觉悟。1957年2月,对小商贩开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教育。6月,全市开展“反右”斗争。8月,召开全体家属会议,组织家属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学习进行整风。通过教育,很多家属都以实际行动参加各种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不少人受到表扬,在爱国储蓄,全民投资办工业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10月,开展“反走私、反套汇”运动。1958年下半年,海口工商界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争取自我改造大跃进热潮”。主要是比思想,比立场,比干劲,比勤俭。通过个人努力、组织帮助、群众监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自己改造成为名符其实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60年,海口市工商联召开各行各业负责人和全体会员动员大会,传达学习全国工商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精神。贯彻这次“神仙会”的“三不”(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三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认识问题),“四大”(情况大家摆,问题大家找,分析大家做,办法大家议)的方针,并组织各行业职工学习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决议公报。通过学习,认清形势,提高思想,稳定情绪,看清前途,增强信心。此外,还开展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文化学习。1963年,组织学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6年3月,撤销海口市小商贩联合会。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文化革命中,工商联停止了一切活动。1975年,海口又有合作店108间,职工1000
多人。
   1979年10月,全国工商联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促进解放思想,增进安定团结,转移工作重点,扎实地为四化建设服务。海口市工商联也组织会员学习,恢复了活动。
   1982年5月,海口市工商联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之后,工商联的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恢复活动后,海口市工商联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各项政策,使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全部得到平反,反右派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人全部得到改正。还根据中共中央1979年84号文件规定,对海口市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进行区别。海口市被列入区别范围的原工商业者共1145人,区别出劳动者978人,占总人数的85.5%,还根据有关政策规定落实私方人员中的干籍问题,共为47人办理确认干部待遇手续。海口市工商联还积极组织会员和工作班子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文件和全国人大政协五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对新时期总任务的认识,普遍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作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英明决策和采取的重大措施。1984年,组织会员学习邓小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全国工商联主席胡子昂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3年10月,召开海口市第一届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155名,王祚光当选为会长。1984年4月,海口出现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即海口市台湾宾馆,注册资金2000万人民币。1985年,组织会员学习袁木同志写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纲领》,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方向。1987年,着重学习中共中央1987年14号文件,中共十三大文件及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到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明确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为加强党的领导,1987年,成立机关党支部。1990年4月,召开海口市第一届私营企业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300多名,云大江当选为会长。1990年,组织执委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1991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了15号文件,赋予工商联新的任务和新的工作职能,即主要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爱国、敬业、守法。海口市委、市政府91(50)号文件作出贯彻中央15号文件的决定,并于1991年8月19日,批准成立“海口市总商会”,即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这时期,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有会员201家,商会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会员、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工作。在服务中,主要是政策服务、中介服务和管理服务,对会员进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提倡爱国、敬业、守法,提高会员素质,培养骨干队伍。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沟通会员与政府的联系,协调会员与有关部门的关系,使商会真正成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积极开展工商专业培训,帮助会员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口市工商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积极开展商会工作,壮大了商会组织,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海口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过几年努力,截止2001年,海口市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总数14529家,个体经营户总数22000家;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总数248610,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57%,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资产总计177242元;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68.7亿元,占全社会经济总量的48%。1998年至2001年,海口市总商会被海南省总商会评为全省商会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被海口市委、市政府评为“现代文明机关”。
第一节 组    织
一、沿 革
(一)会馆与五行
海口商会”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成立,1919年改名为“海口总商会”,1930年又改名“海口商会”,直至1950年海口市解放。在海口商会成立之前,已有带封建色彩的行会。行会是清代康熙时期撤除禁海令后,海运发达,商号剧增,各地商人为了联络乡情,维护同乡利益而成立行会,作为经常聚会议事的场所,是带有封建色彩的民间自发组织。
海口各商行都有该行业同业公会组织,较大的有谷米行、药材行、生猪行、海味干菜行、九八行、布疋杂货行等。拥有商号较少的是旅店业、织造业、五金业、汇兑找换业等。三十年代,已组织成立的同业公会有17个:布疋杂货业同业公会、丝绸布疋同业公会、药材业同业公会、纸料业同业公会、五金业同业公会、屠猪业同业公会、旅店业同业公会、海味干菜业同业公会、菸丝业同业公会、生猪业同业公会、进口米业同业公会、织造业同业公会、谷米业同业公会、南北办庄业同业公会、汇兑找换业同业公会、皮业同业公会、九八行同业公会。(见附表)民国时期,海口商人多属文昌、琼山两县,外来经营的有福建、潮州、广州及高州等地商人,但为数不多,市场上有带有封建色彩的行会组织,其中较大的有:
1、“福建行"
福建行”是由泉州、漳州、厦门、福州等地商人开设的商号组成。以经营茶叶、凉果、干菜、烟丝、京货等为主。
他们先设“漳泉会馆”于白沙门上村,后设“福建会馆”于水巷口路(今第五小学)。“会馆”先后由邱景祥、陈济川主持。邱景祥开设“邱厚生”于博爱北路,又开“邱厚生米店”于中山路,因善于经营,发展成为海口市三大富商之一。陈济川开设“陈嘉庚公司”于中山路。先当海口商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继当二届商会副主席。
2、“潮行"
潮行”即潮州行,是由兴宁、潮州、澄海、汕头等地商人开设的商号组成。进口以经营陶瓷、菜种、茶叶、锡薄、潮货、棉纱、布巫为主;出口经营赤糖、槟榔、药材等。从清禾、民初至抗战前,较著名的商号有:“林发利”,地点在博爱北路,主持人林云阁,曾当每口市商会第一届执行委员;“振裕兴”,地点在中山路,主持人卢逸梅;“和成号”,地点在中山路,主持人王卓仁;“源丰发”,地点在中山路,主持人陈方舟,曾当海口市商会第一届执行委员;“裕成丰”,地点在博爱北路;“亨成号”,地点在中山路。抗战胜利后又增多了六、七家;“林兆祥”,地点在新华南路,主持人林孝逊;“两丰号”,地点在博爱南路,主持人许扬林;“联兴庄”,地点在新华北路,主持人黄成标;“琼安庄”,地点在中山路;“万祥行”,地点在得胜沙路;“吴大华”,地点在新华南路。
潮行”先设“兴潮会馆”于白沙门,后设“潮州会馆”于解放西路市公安局内。会馆规定:经费来自本行各商号,按进出口货物计算,每件缴交光银贰角。这个数字相当可观,会馆收入很大,因此先后在中山路、新华路、解放西路和振东街,共购置铺宇十六间,并接办了一间小学——“潮海小学”,地点在西门外。会馆主持人采取轮流制——每年换一家商号。最后一任是“联兴庄”。
3、“广行”
广行”以经营纸料、香炮、药材、丝绸、布匹、广货为主。商号中著名的有:“正合号”,地点在博爱路,主持人谭志忠;“正益号”,地点在博爱路,主持人谭金;“正兴号”,地点在博爱路,主持人谭富成;“正安号”,地点在博爱路,主持人谭富顺;“正昌号”,地点在博爱路,主持人谭安业;“正利号”,地点在博爱路,主持人谭耀垣;“正祥号”,地点在中山路,主持人谭均甫。这七家商号的主持人均为谭氏,都是佛山市人,铺宇宏大,实力雄厚,善于经营,因此业务蒸蒸日上,被誉为:“海口七正”。
广行”的会馆,设于博爱路(今“青联商场”和“工商银行”),名日“五邑会馆”。五邑,是指南海、番禺、顺德、新会、东莞五县。后中山县有商人来海口开设“光兴参行”,地点在中山路,主持人姓黄,要求加入会馆,故当时有“五邑加一户”、“五邑会馆六邑人”等趣话。会馆不收个人,只有殷实的商号才能参加。“五邑会馆”的主持人,是由上述“七正”轮流担任。
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大批军、政人员撤来海南,其中有不少是肇庆地区人,在这些人的压力下,把“五邑会馆”改为“广、肇同乡会”。
4、“南行”
南行”指的是海南籍商人所经营的商号。商业方面,他们经营土、特产进出口,布匹、百货、旅店、茶楼酒馆等。工业方面,有小五金生产、纺织业、制革业、印刷业、制鞋业、皮箱业、铸造业等等。  
南行”中,最早的是琼山、澄迈牛皮业商人设立的“敖峰会馆”;往后,文昌商人设“文昌会馆”于中山路(今市医药公司);海府、琼海等各市县商人,则以中山横巷的“天后庙”(今华侨商店后边)为活动地点。会馆的主持人先后有:王绪祺,琼山县府城人,主要职业律师,也是“永泰和”副食店的股东之一(其弟王少轩是该店主持人,是海口市商会第一届执行委员);张徽五,是“福就号”(经营土产进出口、九八业)的主持人,当过一任市商会的主持人;陈礼运,琼山县府城人,开设“永生号(米谷业)于市义兴街,当过一任市商会的主持人;陈为智,开设“陈三益布匹店”,曾当海口市商会第一届监察委员。
5、“高州行"
高州行”多经营烟叶、竹器、缸瓦、葵扇、铁锅、小五金等。
高州会馆”设于市义兴街今海南物资局宿舍内。会馆的主持人,开始是"TJ‘隆号”的主持人;后来是“南安号”的主持人刘伯和。
一般地说,各行都有过兴旺发达的“高峰期”。早期,福建、潮州商人,是以经营管理之能而来的,因此兴旺发达较早。中间兴起的是“广行”,由于有可靠的“大后方”——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镇的同业(如染纸业、纺织业等)为援,发展较快,使得十至二十年代,市面上人们在谈及“五行”时,较为普遍地作这样的排列:广、潮、南、建、高,接之而来的是“南行”。由于时代的变化,又有天时、地利、人和、语言等方面的优势,二十年代后期起,“南行”进人“高峰期”,他们中的“安记”、“旭记”便是本市数一、数二的大商行。  
上述各行“会馆”,先后于清末民初期间设立。会馆的性质,既带有封建行会性,又相当于商会或公会这样的群众团体。会馆除主持人外,都设有管理人员,管理收铺租等事项。有些会馆(如“潮州会馆”等),还对前来海南后,生活上有困难,返乡又缺乏盘缠的同乡,给予资助,但接受资助者必须写下“领款收据”,待他日富有时自觉交还;对不还者也不催收。会馆每逢初二或十六日召开会议,讨论有关馆务事宜,会后聚餐。每年春节期间,各会馆召集本籍商人,来会馆吃“花酒”,以此联络同乡感情、交流生意经验。每年圣诞节期,会馆聘请戏班,在会馆内演戏几天。戏种因籍贯不同而异。如“五邑会馆”演的是粤戏;“潮州会馆”演的是潮戏;“南行”演的是琼戏等等,观众都很为拥挤。这种活动,直至辛亥革命以后,才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二)民国时期的海口商会
历届商会一般都设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第一届海口市商会设立会长1名(陈家富),常委4名、执行委员10名,候补执行委员7名,监察委员7名,候补监察委员3名。1930年至1950年初,海口市商会历届的主持人,前阶段设1人,后阶段有副职;前阶段称会长,后阶段称主席,共有8人:陈家富、陈膺荣、张徽五、毛泽海、唐品三、陈礼运、招宝枢、陈籍。除招宝枢为日军委托和陈籍为琼山县县长委任外,其余各人均为选举产生。
1930年,海口市商会设有总务、会计、交际、统计等4个科,各科设主任1名,多由常委兼任,从事具体工作的,最多3人,最少1人。海口市商会有商店会员300余户;30年代中期,有商店会员600户;30年代末期,发展至1000余户。商会每月需经费400元,来自商店会员缴纳,人会时缴纳基本金至少10元(当时的纸币大体上与银元同值),月费分三级,甲级8元,乙级6元,丙级4元。商会会址,初设在南门内(今博爱南路),1924年,迁址中山路92号(今15号),会址占地1.58亩,有一幢楼房和其他附属房,此后,历届商会会址均设在此。商会成立后,各行各业同业公会也先后建立起来,到解放前夕止,共有28个。
(三)解放后的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1950年4月30日,海口市解放,1950年6月,海口市人民政府成立,政府同市军管会一起,首先着手接管旧商会。由22个私营行业代表组成海口市商会临时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鼎祥。1950年12月20日,由海口市人民政府及工商局直接领导,在琼苑召开国营、私营、合作社及各同业公会代表参加的会员代表大会,采用民主协商方式,选举产生了“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聘任工商界人士23人为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其中国营5人,私营18人)。接着全面进行工商业的登记调查工作,将海口市工商业划分为28个同业公会(其中工业13个,商业15个)。
从1953年7月成立第一届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以来,经历了十二届。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组织机构,解放初期,干部编制62人。下设秘书科(管文书股、会计股、总务股)、组织科、宣教科、辅导科、资料室。管辖摊贩联合会、琼城镇分会、各工商业同业公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会机关编制14名,下设组织秘书科和经济工作科。1992年增加编制15名(其中新华、振东、秀英区商会各3名,本会机关6名),机关设办公室、会员工作部、经济联络部、会员权益部。之后,又追加编制1名,现编制21名。
1991年8月19日,海口市委批准成立“海口市总商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即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1992年4月1日,海口市委批准成立工商联党组。杨正旭任党组书记。1994.年7月,谢雄英接任党组书记。1998年12月,周永琼续任党组书记。户(其中工业828户,商业939户,饮食、服务202户)私方人员共5050人。会议选举产生执行委员35名,常务委员8人,主任委员陈鼎祥,副主任委员4人,第一副秘书长1人,第二副秘书长1人。
海口市工商联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1955年8月11日至13日,在海口市中山路92号召开(今为15号),到会代表150多人,大会听取了陈大鸾市长作“目前工商界的任务”的报告,市委统战部部长翁戈矛作关于“加强工商联领导,继续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讲话,组织与会代表进一步学习工商联的性质、任务,审查通过了工商联两年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意见。选举产生执行委员44名,候补执委4名,主任委员陈鼎祥,副主任委员5名,秘书长1名。本届不设常务委员。
海口市工商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1958年10月7日,在市中山路92号(今15号)召开,到会代表150人。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广东省工商联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联席会议决议精神,推动工商界成员鼓足于劲,力争上游,把技术才能、业务经验贡献给国家。会议改组领导机构。选举执行委员37人,常务委员15人,主任委员云锦卿,副主任委员4人。
海口市工商联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1960年3月,在市中山路15号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80人,会议主要内容是:对会员进行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和前途教育,鼓励会员跟共产党走,克服暂时出现的经济困难,坚决听毛泽东主席的话。选举产生执行委员39人,候补执委6人,常务委员15人,主任委员云锦卿,副主任委员5人,秘书长1人,书长1人。
海口市工商联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1963年4月27日至5月7日,在市中山路15号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47人,主要内容是:教育会员坚持“兴无灭资”的政治方向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选举产生委员45名,常务委员17人,主任委员云锦卿,副主任委员5名,秘书长1名。
海口市工商联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1982年5月,海口市工商联恢复活动,经工商界代表协商,于同年5月29日在中山路15号召开海口市工商联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90人。选举产生了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六届执行委员34人,常务委员11人,主任委员林鸿藻,副主任委员4人。
海口市工商联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1984年6月12日至13日,在海口市中山路15号召开,出席代表90人。大会选举产生了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七届执行委员28人,常务委员10人,主任委员林鸿藻,副主任委员4人,秘书1人,副秘书长1人。
海口市工商联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1987年7月17日至18日,在义龙东路35号市政协四楼召开,出席代表130人。林鸿藻致开幕词,何增裕作会务工作报告,郑启环致大会闭幕词,市委书记林明玉,市长李金云,市政协主席符国道,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训堂,市委统战部部长黄文彬,海南行政区统战部副部长欧应钦等到会分别作了讲话,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负责人到会祝贺,大会选举产生了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八届执行委员37人,常务委员13人。主任委员林鸿藻,副主任委员5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人。
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1991年9月23日,在义龙东路35号市政协四楼召开,出席大会的会员代表142人,林鸿藻致大会开幕词,郑启环作会务工作报告,郑昌运致大会闭幕词,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陈斌到会作重要讲话。大会选举产生了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九届执行委员(理事)24人,常务委员(常务理事)8人,主任委员(会长)郑昌运,副主任委员(副会长)4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人。名誉会长3人,顾问3人。
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1993年12月7日,在义龙东路35号市政协四楼召开,出席大会代表150人,郑昌运致开幕词,王树德作“抓住机遇,团结拼搏,为海口市的经济腾飞共同奋斗”的工作报告。省总商会邓发副会长到会祝贺,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陈斌作重要讲话,谢雄英致闭幕词。大会选举产生执行委员(理事)49人,常务委员25人,主任委员(会长)韩宇东,副主任委员(副会长)5人,秘书长人(1名副会长兼),副秘书长1人。推选名誉会长5人,顾问17人。1995年4月,韩宇东辞会长职务,关金生代会长。
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  1997年9月24日,在海口文华大酒店四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代表142人,林书鉴致开幕词,谢雄英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积极开拓工商联(总商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十五大会议精神,探讨工商联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听取和审议本会第十届执委会(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组织章则,选举产生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理事会),团结本会全体会员以及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中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海口经济迅猛发展再创辉煌做出积极贡献。副省长毛志君、市长曾浩荣、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陈斌等省、市领导到会祝贺。陈斌还代表市委、市政协作了重要讲话。民革海口市委副主委苏大谟代表海口市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致贺词。大会选举产生了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执行理事)61人,常务委员(常务理事)32人。主任委员(会长)蒋会成,兼职专职副主任委员(副会长)共16人,秘书长1人(1名副会长兼),副秘书长1人,名誉会长9人,顾问1人。
根据海口市委海委[2001]32号文件规定,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于2001年7月26日更名为海口市总商会(工商业联合会)。
海口市总商会(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
海口市总商会(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于2001年12月27日下午在海口豪富大酒店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76人。市政协主席陈斌,副市长袁秀梅,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王若娴,市政协副主席林策良,省总商会(工商联)秘书长刘红璐出席大会。副会长颜志和致开幕词,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总商会(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会长周永琼代表十一届理事会作题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做好新世纪总商会(工商联)工作”的工作报告。市政府袁秀梅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重要讲话;省总商会(工商联)秘书长刘红璐代表省总商会(工商联)致辞;市侨联主席詹道文代表市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致贺词。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王若娴代表市委统战部介绍会长、副会长(副主委)候选人基本情况,并自始至终指导选举工作。会议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会议拟定议程。大会通过了第十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并通过总商会(工商联)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理事(执行委员)67人,常务理事(常务委员)40人,会长、副会长17人。会长蒋会成,副会长兼主委周永琼,副会长(副主委):韩明生、庄文忠、李长正、颜志和、张冠彩、杨安、陶秀青、梁振义、廖文川、陈权中、符洪、肖成武、严美珍(女)、唐丽英(女)、王惠来(女)。大会号召,全体会员要充分认识面临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新形势,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参政议政,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实现海口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三、领导机构
历届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领导班子组成情况表
任期
名誉主任委员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常 委
执行委员
秘书长
筹备委员会
1951年7月—1953年7月

陈鼎祥
黄琴
黄匡
冯乃敬
陈 蕃
唐南椿
孙浪新
邱秉衡
陈鼎祥
黄琴
黄匡
冯乃敬 陈 蕃 唐南椿 孙浪新
邱秉衡 陈鼎祥 黄 琴 黄 匡
黄守弘 甘容甫 叶世楠 王春尧
陈发德 苏庆其 谢德三 陈行佩
王桂山 余子秋 何子扬 冯其焱
卢鸿昌 符竟成 林冠雄
王春尧
(主任秘书)
第一届委员会
1953年8月—1955年8月

陈鼎祥
文宝庆
邱秉衡
孙浪新
唐南椿
冯乃敬
王桂山
林鸿藻
吴多凤
陈香钊
梁德轩
郑昌运
云次生
冯乃敬 王桂山 林鸿藻 吴多凤
陈香钊 梁德轩 郑昌运 云次生
陈鼎祥 文宝庆 邱秉衡 孙浪新
唐南椿 黄务和 陈独奇 陈宗海
谢德三 江天富 吕先远 陈发德
卢韵生 陈行佩 陈竹庭 苏庆其
梅庆元 陈焕荣 罗文海 张承旭
熊少霞 王庭三 李福民 彭扬敬
陈义松 周伯升 冼开连
马传秀
第二届委员会
1955年8月—1958年9月

陈鼎祥
邱秉衡
戴祥祯
林鸿藻
符德
吴多凤
不设常委
陈鼎祥 邱秉衡 戴祥祯 林鸿藻
符 德 吴多凤 王桂山 郑昌运
马传秀 云次生 冯乃敬 江天富
吴刁平 卢韵生 钟衍保 林 忠
李翠阁 陈竹庭 陈行佩 陈乙兴
林志贤 张承旭 唐培枢 柯树漉
王学祝 陈独奇 何增裕 柯大熊
梁桓承 吴坤禄 余子秋 罗文海
郭贻轨 黄炎烊 陈义松 林绍光
符 川 陈国兴 洪昌道 石天才
黄礼文 胡妙珍(女)吴韵珠
(女)李赛英(女)
林鸿藻(兼)
第三届委员会
1958年10月—1960年2月

云锦卿
吴多凤
符 德
戴祥祯
冯乃敬
云锦卿
吴多凤
符 德
戴祥祯
冯乃敬
王 鹏
李翠阁
黎子磬
林 忠
赖捷登
李福民
陈竹庭
蔡昌信
关光汉
石天才
云锦卿 吴多凤 苏杰生 王槐森
云维禧 黄循理 陈庆池
潘瑞珍(女) 陈义松 黄礼文
郑国兴 林绍光 邱秉衡 陈鼎祥
符德戴 祥 祯 冯乃敬 王 鹏
李翠阁 黎子馨 林 忠 赖捷登
李福民 陈竹庭 蔡昌信 关光汉
石天才 郭贻轨 梁益三 张承旭
余子秋 蒙信克 唐培枢 陈独奇
吴韵珠(女) 黄炎祥 郑治安

第女四届委员会
1960年3月—1963年4月

云锦卿
李福民
柳家文
冯乃敬
林 忠
潘瑞珍(女)
云锦卿
吴多凤
柳家文
黄炎祥
冯乃敬
陈文桐
林忠
赖捷登
李福民
陈竹庭
蔡昌信
关光汉
石天才
林开芳
潘瑞珍(女)
云锦卿 吴多凤 柳家文 黄炎烊
冯乃敬 陈文桐 林 忠 赖捷登
李福民 陈竹庭 蔡昌信 关光汉
石天才 林开芳 潘瑞珍(女)
郭贻轨 陈庆池 郑治安 林绍光
梁益三 陈义松 陈鼎祥 王槐森
蒙信克 陈广阳 余子秋 苏杰生
陈独奇 何天祥 郑德彩 郑卿芳
刘松生 黄汉东 邱秉衡 陈成文
廖勋铭 张承旭 林向南 郑国兴
云锦卿(兼)
第五届委员会
1963年5月—1982年4月

云锦卿
林向南
李福民
冯乃敬
陈鼎祥
潘瑞珍(女)
云锦卿
林向南
李福民
冯乃敬
陈鼎祥
陈文桐
王弗和
吴多凤
蔡昌信
康益辉
黄炎烊
赖捷登
陈义松
邱秉衡
郭贻轨
关光汉
潘瑞珍(女)
云锦卿 林向南 李福民 冯乃敬
陈鼎祥 陈文桐 王弗和 吴多凤
蔡昌信 康益辉 黄炎烊 赖捷登
陈义松 邱秉衡 郭贻轨 关光汉
潘瑞珍(女) 陈竹庭 陈庆池
林鸿藻 王 鹏 郑昌运 梁益三
廖勋铭 陈成章 余子秋 苏杰生
王伯川 张承旭 王槐森 王振寿
钟衍保 黄循理 林望之 郑治安
陈恢中 郑德彩 梁居益 王桂山
苏庆其 林桂山 郑国兴 林绍光
王运钧 许琼兰(女)
陈文桐
第六届委员会
1982年5月—1984年5月

林鸿藻
陈鼎祥
郑昌运李福民谢肖珊
林鸿藻
陈鼎祥
郑昌运
李福民
谢肖珊
梅大林
何增裕
李桂林
陈勋宇
陆国桐
钟衍保
陈鼎祥 郑昌运 李福民
谢肖珊 梅大林 何增裕 李桂林
陈勋宇 陆国桐 钟衍保 陈宗海
吴春荣 陈振香 郑德彩 吴文长
郑光汉 吴其标 冼开连 周海雄
苏杰生 蔡昌信 赖捷登 任绍光
潘子轨 邢贻泮 周伯升 郑治安
曾文勃 林志贤 林育田 温开东
陈义松 潘瑞珍(女)

第七届委员会
1984年6月—1987年6月

林鸿藻
郑昌运陈鼎祥李福民谢肖珊
林鸿藻
郑昌运
陈鼎祥
李福民
谢肖珊
何增裕
李桂林
陈勋宇
陆国桐
钟衍保
林鸿藻 郑昌运 陈鼎祥 李福民
谢肖珊 何增裕 李桂林 陈勋宇 陆国桐 钟衍保 周伯升 林育田
任绍光 曾文勃 温开东 陈义松郑治安 苏杰生 潘子轨 冼开连关光汉 郑德彩 周海雄 林志贤蒙信克 陈文桂 王松潘
瑞珍(女)
李福民(兼)
第八届委员会
1987年7月1991年8月

林鸿藻
郑昌运郑启寰谢肖珊何增裕高云天
林鸿藻
郑昌运
何增裕
郑启寰
谢肖珊
高云天
欧琼川
陆国桐
温开东
李桂林
陈勋宇
王树德
陈川荣
林鸿藻 郑昌运 何增裕 郑启寰
谢肖珊 高云天 欧琼川 陆国桐
温开东 李桂林 陈勋宇 王树德
陈川荣 周海雄 陈文桂 王 松
曾文勃 苏杰生 周伯升 蒙信克
林育田 芮锡森 林书鉴 戴国镇
林威赵 裴 瓒 黄大铭 沈发祯
韩冬梅 梁作明 潘瑞珍(女)
郑德彩
高云天(兼)
第九届委员会
1991年9月—1993年11月
林鸿藻
陈 斌
王富玉
主委
郑昌运
党组书记杨正旭(1992年4月任职)
杨正旭
郑启寰
何增裕王树德
王力
王树德
何增裕
郑昌运
郑启寰
林书鉴
柯世富
康清河
杨正旭
(增补)
王 力 王树德 何增裕 郑昌运
郑启寰 林书鉴 柯世富 康清河杨正旭(增补)马家学 关金生李中原 陈川荣 陈利富 林诗铭欧琼川 周伯升 高 岩 陆国桐
黄大铭 黄沛全 温开东 韩冬梅戴国镇 潘瑞珍(女)

第十届委员会
1993年12月—1997年9月
陈 斌张海国符国道欧良柱郑昌运
主委(会长)韩宇东
常组书记谢雄英(1994年7月起任职)
主委(代会长)关金生(1995年11月起任职)
谢雄英王树行轻飘飘书鉴关金 生严美中
王力
王业清
王树德
王海发
占道文
关金生
江艳美
何子健
严美中
李峰
杜建能
林书鉴
杨叶
周同伦
柯世富
唐清河
符纯龙
符史德
韩宇东
蒋会成
曾礼德
谢雄英
黎 明
颜志和
魏 铁
王 力 王业清 王树德 王海发占道文 关金生 江艳美 何子健严美中 李 峰 杜建能 林书鉴杨 叶 周同伦 柯世富 康清河符纯龙 符史德 韩宇东 蒋会成曾礼德 谢雄英 黎 明 颜志和魏 铁 马家学 王文雄 肖 敏李长盛 陈国栋 陈 宁 陈家畅陈利富 陈奕雄 邱运起 苏庆雄林书森 林诗铭 林 威 周伯升周经锦 郑长生 张春昌 符国鑫黄沛全 戚 德 彭克中 谭 政戴国镇
林书鉴
第十一届委员会
1997年9月—2001年12月
陈 宇东张海国关金生王力杨高茂吴多旺林照康谢汝荣
主委(会长)蒋会成
党组书记第一副会长周永琼(1998年12月起任职)
谢雄英莫文源林书鉴陈国栋颜志和韩宏元张冠彩庄文忠魏铁杨叶杨安李长正陈家畅董宪曾韩明生刘佳佳(女)
蒋会成
谢雄英
莫文源
林书鉴陈国栋刘佳佳颜志和韩宏元张冠彩庄文忠魏铁杨叶杨安李长正陈家畅董宪曾韩明生严美中唐清河吴坤达符纯龙陈泽民符国鑫王文雄陈海平戚 德吴开胜陈坤福吴伟雄于富强毛锐敏伦崇毛
蒋会成 谢雄英 莫文源 林书鉴陈国栋 刘佳佳 颜志和 韩宏元张冠彩 庄文忠 魏 铁 杨 叶杨安 李长正 陈家畅 董宪曾 韩明生 严美中 唐清河 吴坤达 符纯龙 陈泽民 符国鑫 王文雄 陈海平 戚 德 吴开胜 陈坤福 吴伟雄 于富强 毛锐敏 伦崇毛 张宝生 梁振义 吴高平 陈 宁
吴多勇黄保安 黄家林 余海涌 陶秀青李茂林 黄 武 陈利富 蒋松林李旺南 符文李 晋俞卢 献 福李 毅 单荣生 吴小尧 陈进川唐海宁 戴国镇 符 玲肖 敏高地祥 陈 练 欧阳飞 陈育凤
林书兼
第十二届委员会
2001年12月—

会长蒋会成
主委
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周永琼
周永琼韩明生庄文忠李长正颜志和张冠彩杨安陶秀青梁振义廖文川陈权中符洪肖成武严美珍(女)唐丽英(女)王惠来(女)
蒋会成周永琼韩明生庄文忠李长正颜志和张冠彩杨安陶秀青梁振义廖文川陈权中符洪肖成武蒙明华王健陈 田陈在史黄鹏程王 兴符国鑫袁 燕王文雄于富强王惟雄唐清河王洽和符海鹰杨荣湘江陈佳萍曾友意叶丽雪郑仲雄谢盛宽胡悦义严美珍贾庄唐丽英王惠来詹杰美
蒋会成 周永琼 韩明生 庄文忠
李长正 颜志和 张冠彩 杨 安陶秀青 梁振义 廖文川 陈权中符 洪 肖成武 蒙明华 王 健陈 田 陈在史 黄鹏程 王 兴符国鑫 袁 燕 王文雄 于富强王惟雄 唐清河 王洽和 符海鹰杨荣湘 陈佳萍 曾友意 叶丽雪郑仲雄 谢盛宽 胡悦义 严美珍贾 庄 唐丽英 王惠来 詹杰美陈其文 林 敏 林贵营 张以球张松辜 乐 山 张洪德 潘 鸿董 华 韩华雄 陈邦成 陈国雄陈发启 陈洪诚 林成榆 潘海山姚 华 陆礼金 何飞鹏 何永惠黄 武 陈烈锐 李彦省 符 玲符 强 文启伟 唐海宁











四、基层组织
海口商会成立之前,早带有封建色彩的行会,其中较大的有五行:福建行、潮州行、广行、高州行、南行。
海口商会成立后,各行业同业公会也先后建立起来,到解放前夕止,共有28家(其中工业13家、商业15家),列表如下:
同业公会一览表
同业公会名称
地址
成立日期
理事长(前、后期)
屠猪业同业公会
东门内路
民国十九年十月十五日
张超元、林开弟
布什货同业公会
少史街
民国二十年三月二十日
陈济川、苏骥之
绸缎布同业公会
新兴路
民国二十年三月二十日
马元山
药材业同业公会
中山路
民国二十年三月二十日
张大洲、黄荫闽
九八业同业公会
振东街
同上
符德成
牛皮业同业公会
振东街
同上
叶干业、谢宗骏
进出口业同业公会
得胜沙路
同上
邓屏山、甘容甫
海味干菜同业公会
中山路
民国二十年三月二十四日
王少轩
五金业同业公会
少史街
同上
柯秉坤、马建良
织造业同业公会
东门街
民国二十年三月三十一日
梁耀福、陈成章
汇兑找换业同业公会
新兴路
民国二十年四月一日
周成梅
生猪业同业公会
新兴路
民国二十年五月十五日
吴发兴
旅店业同业公会
新兴路
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
林隐之、周德新
烟丝业同业公会
水巷口路
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尤岛仙、林绍殷
谷米业同业公会
谷街
民国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杨文琦、王佐才
进口米业同业公会
水港口路
民国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符宛中
船务报关业同业公会
得胜沙路

君美
屠牛业同业公会
联桂坊

郭远举
靴鞋业同业公会
少史街

吴义美
土产杂货业同业公会
市商会内(中山路15号)

符宛中
纸品业同业公会
博爱路

陈元德
饮食业同业公会
新兴街

梁耀祯
汽车业同业公会
新华路

卢鸿海
纸料炮竹同业公会
水巷口路
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十二日
陈方舟、江天富
制视业同业公会
少史街

高权和
银行业同业公会
市商会内

赵鼎勋
轮船业同业公会


许家修
航业同业公会


吴道
1951年,海口商会协助政府开始整顿改组海口市同业公会,至1953年8月整顿完成。整顿后的同业公会剩下18家,列表如下:
1953年8月整顿后的同业公会
同业公会名称
主任委员
海口市纺织工业同业公会
王桂山
海口市服装皮芏工业同业公会
王庭三
海口市金属修造工业同业公会
吕先远
海口食品制造工业同业公会
陈竹庭
海口市普通用品工业同业公会
冼开连
海口市土木藤竹工业同业公会
郑国兴
海口市交建器材化工药品同业公会
林鸿藻
海口市食品商业同业公会
郑昌运
海口市文教艺术商业同业公会
张永旭
海口市燃料商业同业公会
陈光荣
海口饮食业同业公会
吴多凤
海口市百货商业同业公会
钟桁保
海口市粮食商业同业公会
江天富
海口市代理商业同业公会
卢韵生
海口建筑业同业公会
颜文思
海口市日杂商业同业公会
陈生杰
海口市纺织品商业同业公会
李福民
海口市纺织品商业同业公会
梁德轩
1952年7月,成立海口市摊贩联合会,当时小商贩1003户,是本会属下组织。
1954年上半年,海口市工商联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始进行公私合营试点工作,引导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财产核资工作基本结束时,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各同业公会自行撤销。
文化大革命”期间,海口市工商联恢复活动。但一直没有成立基层组织,直至1991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了15号文件,赋予新时期工商联新任务新职能。海口市委、市政府91(50)号
文件作出贯彻中央15号文件精神的决定,并于1991年8月19日批准成立“海口市总商会”1992年给工商联增加编制15名(其中本会6名,秀英、振东、新华三个区各3名),三个区的工商业联合会也先后成立。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才有下属基层组织:秀英区工商业联合会(商会)、振东区工商业联合会(商会)、新华区工商业联合会(商会)。
1999年,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配合市工业局成立海口市医药行业协会,该协会隶属市工业局;
2000年,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会同市商贸合作局成立海口市餐饮行业协会,该协会归市商贸局领导;
2001年成立海口市家电行业协会。
第二节 重要活动
一、参政议政
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战工作性质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成单位。主要领导经常参加市委召开的民主协商会,就海口的经济、政治重大决策进行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征求意见稿,海口长远经济规划征求意见稿,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安排工商联会员中代表人士任市人大代表和省、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的和提案,许多意见和建议,都受到市委和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附表于后。
工商界历届省、市人民代表一览表
届别
年月
市人民代表
市人大
常委
省人大
代表
备 注
第一届
一九五四年七月
邱秉衡
陈鼎祥
林鸿藻 何增裕
林绍光 冯乃敬
云次生 唐南椿
邱秉衡
陈鼎祥
邱秉衡
代表9名,占代表总数的6.68%
第二届
一九五七年一月
邱秉衡 何增裕
云次生 许琼兰(女)
邱秉衡
陈鼎祥
邱秉衡
邱秉衡当选为副市长
第三届
一九五八年五月
云锦卿
云锦卿
云锦卿
云锦卿
任副市长
第四届
一九六O年十一月
云锦卿
云锦卿
云锦卿
云锦卿任副市长,代表7名,占代表总数的3.4%。
第五届
一九六三年十月
云锦卿
云锦卿

陈鼎祥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第七届
一九八二年四月
陈鼎祥
陆国桐
郑昌运
陈鼎祥

陈鼎祥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第八届
一九八二年四月
李福民
温开东
温开东


第九届
一九八七年
李福民
陆国桐
李福民


第十届
一九九O年
王光兴 林 威
周永信 曾惠琴
黄云涛 郑子龙
杨光汉 唐国庆
邱宏泽 陈发森
邱宏泽
王光兴
王光兴同志被选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第十一届
一九九三年
王光兴 韩宇东
戚 德 林 威
郑长生 曾惠琴
陆礼金 周经锦
邱宏泽  
邱宏泽
王光兴

第十二届
一九九八年
王光兴 韩明生
韩宇东 吴伟雄
马家学 戚 德
张冠彩 陆礼金
郑长生 潘克强
韩明生
王光兴

工商界历届海口市政协委员一览表
届别
起止年月
市政协
副主席
市政协常务委员
委员人数
第一届
1955年7月至1959年4月
陈鼎祥
陈鼎祥 王桂山
邱秉衡 吴多凤
六名
第二届
1959年4月至1961年12月

云锦卿 李福民
蔡昌信
八名
第三届
1961年12月至1963年10月
云锦卿
陈鼎祥
云锦卿 陈鼎祥
蔡昌信 李福民
陈义松
九名
第四届
1963年10月至1982年
云锦卿
陈鼎祥
云锦卿 李福民
陈鼎祥 蔡昌信
十三名
第五届
1982年5月至1984年7月
林鸿藻
林鸿藻 李福民
谢肖珊 蔡昌信
六名
第六届
1984年7月至1987年7月
林鸿藻
郑昌运
林鸿藻 郑昌运
李福民 李桂林
谢肖珊
六名
第七届
1987年7月至1990年7月
林鸿藻
郑昌运
林鸿藻 郑昌运
谢肖珊
七名
第八届
1990年7月至1993年6月

何增裕 王树德
七名
第九届
1993年6月至1998年4月

谢雄英 王树德
何子健 关金生
十六名
第十届
1998年4月
吴伟雄
周永琼 谢雄英
陈国栋 蒋会成
何子健 王为民
十九名
工商界历届海南省政协委员一览表
届别
年 月
副主席
省政协委员
一届
1988年8月
林鸿藻
林鸿藻 郑昌运 何增裕
二届
1993
林鸿藻
林鸿藻 蒋会成 王 力
王照余 王树德 五海发
三届
1998

蒋会成 莫文源 王 力
海口市工商联在全联、广东省联历届任职人员
届别
年月
全联
省联
备注
常委
执委
常委
执委
副主委
一届
1952

邱秉衡
邱秉衡

1953年邱秉衡

二届
1959

云锦卿
云锦卿



四届
1980.3



林鸿藻


五届
1983.11

林鸿藻




五届
1984.4


林鸿藻
谢肖珊


五届
1984.4



陆国桐


五届
19*84.4



陈勋宇


六届
1988.11
林鸿藻
何增裕




七届
1993.10
王 力
王 力




八届
1997.11

王 力




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在省工商联(总商会)历届任职人员
届别
年月
主任
(会长)
副会长
常委
执委
一届
1991年6月
林鸿藻

王 力 何增裕
林鸿藻
林鸿藻 王 力庄文忠
何增裕 区琼川 曾惠琴
二届
1993年9月
韩宇东
王光兴
王 力 王光兴
关金生 何子健
韩宇东
王树德 王 力 王光兴
王业清 关金生 严美中
何子健 韩宇东
三届
1995年12月

韩宇东
王 力 关金生
吴伟雄 张春昌
黄炳光 唐苏宁
谢雄英 韩宇东
王 力 王业清 关金生
李长盛 杨 叶 吴伟雄
张春昌 黄炳光 唐苏宁董宪曾 谢雄英 英韩宇
四届
1997年8月

蒋会成
张兴民
王 力 关金生
李长盛 张春昌
张兴民 蒋会成
谢雄英 吴伟雄
王 力 王业清 关金生
李长盛 吴伟雄 张兴民
张春昌 莫文源 董宪曾
蒋会成 谢雄英
注:海南省总商会第四届聘韩宇东为顾问,唐苏宁选为监事会成员。

二、提案、议案与社会调研
提案主要是选择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政协委员有条件做的课题,组织调查和研究,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解放初期。本会主要是协助市委市政府引导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协助党和政府推动“商转工”工作,并积极推动工商业、手工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工作。1957年后,主要是协助政府组织会员及其家属开展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文化学习,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要是围绕国家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建言,在市政协大会上作专题发言多次。开展经济咨询服务,对地方有关法规、政策的制订提出建议并协助贯彻执行。从1991年中共中央15号文件下来后,本会政协委员就社会治安、城市规划、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问题,共写提案132件(截止2001年底止),其中被评为优秀提案12件,人大代表提案3件。1998年是政协委员提案最多的一年,共26件,其中评为优秀提案4件。“城市基建报建手续工作实现一条龙服务”的提案对改进机关作风起到积极作用。1996年,全国工商联征集提案,本会撰写的“人民政府要大力扶持鼓励发展中小企业”提案,被全国政协选用。本会推荐一名领导到市政府当特邀监察员,另一名领导聘为交通特邀监察员。会员中的政协委员先后参加市政协组织的执法、治安、扫黄、物价、交通、纠风、重点项目视察等活动40多次。1998年我会推选两名政协委员参加市委组织的评议交警纠风工作。1999年有一名领导(政协委员)参加市卫生系统行风评议工作。2000年有一名领导(人大代表)参加市人大组织的评议公安队伍工作。这些都在社会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98年,本会协助推动市政府出台鼓励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共15条,2001年,推动市政府出台《海口市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
围绕国家改革开放,开展专题调查。1993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5号文件精神,组织两个小组进行专题调查,撰写《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前景》的调查,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此后撰写《我市私营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关于对我市私营经济滑坡的专题调查》、《浅谈进一步改善个体、私营经济的生存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关于制约海口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问题的调查》等。本会还开展“百人献计”的问卷活动,为会员提供服务工作打下了基础。近十年来,被《椰城统一战线》采用的文章有《浅谈增强个体、私营经济的凝聚力》、《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时期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关于新时期工商联(总商会)为会员服务工作问题的探讨》、《浅谈台湾经济发展对我们的启示和我们引进台资的思考》、《大力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开展联谊服务》、《坚持工商联(总商会)的“三性”,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浅谈经济特区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新形势下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新形势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之我见》、《非公有制经济——再就业的主渠道》、《贯彻落实市政府(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情况的调查》等。在《海口晚报》上发表的文章有,1992年,我会撰写《把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有效全面地开展起来》,以我会名誉会长、市政协主席陈斌答记者问的形式发表,此文获海南省政协首届好新闻奖。1997年撰写的《浅谈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一文发表后,被选人《全国城镇最新社会科学成果文献汇编》一书,并获三等奖。1998年,撰写的《发展海口经济的必由之路一大力扶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文,市委作为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征文发表。1991年全国工商联征集爱国人士事迹,本会撰写的《风雨同甘苦,爱国如一家——记邱秉衡先生二、三事》被收集于《风雨同舟话真情》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三、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商联恢复了活动,根据全国工商联提出为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要求建设工商联的号召,“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于1984年7月,本会会同市民建会响应党的号召,兴办企业,活跃市场,振兴地方经济,共同兴办集体所有制企业“海口市工商贸易服务公司”,公司注册资金70万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金2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公司地址及营业场所设在中山路917号(算单号),公司设立董事会,董事长郑昌运。公司设有营业部和冲印部,职员20余人。当时抓住海南允许进口汽车的机遇,先后经营小汽车四批,共410辆。赚钱后立即在义龙路征地八亩,筹建“海口工商大厦”。工商大厦基建财务归属贸易公司管理。1985年,海南汽车事件发生,公司转行,在中山路开设门市部,公司前任经理是李福民,后为何增裕,门市部主任苏杰生。公司经营方式是批发零售、代购、代销。营业部经营范围是:日用杂品、百货、食什、烟花炮竹、家具等。冲印部经营家用电器、文化用品、缝纫设备、照相材料、纺织品。公司经营讲究信誉、守法经营,按章纳税,社会信誉较高。1992年,由于中山路旧商会拆除改建,公司停止营业。1993年底,工商联与民建会分家,公司财产和人员都进行分割。
1986年1月,经市成人教育办和市劳动局批准,创办“海口市建联职业技术学校”。校址在中山路15号二楼。校长高云天,开设中级工业会计、商业会计、餐厅客房操作、旅游服务、导游等14个班,共有学员711名。经考核合格获劳动局颁发结业证的有552人。协助市财政局举办初级会计人员专业职称试前培训班2个,学员148名。举办南航部队后勤部商业会计代培班1个,学员72人。1987年下半年,为迎接海南建省,解决社会急需人才,承办“北京经济函授大学海口分校”,举办“海口市经济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招收经济类成人高考辅导班1个,学员28人。北京经济函授大学海口分校招收经济管理第三、第四届、商业经济、贸易经济、经济文秘等四个专业,学员共计2141人,学员分布全岛各地。经集中考核和撰写毕业论文合格,获得总校毕业证书的有1980人。学员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在报刊发表论文三篇。学员中优秀毕业论文38篇,汇编《海南经济发展及管理问题探讨》一书,由海南三环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年至1993年招收大专考试会计、法律、商学、汉语和工业管理6个班共569人。为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建设服务。
1991年10月,中共中央(1991)15号文件下达后,本会立即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发挥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作用。发动会员支援灾区,捐资助学,扶贫慰问等活动。1994年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开展为“海口万绿园献爱心”活动,共捐人民币97万元,美元5千。1998年,长江抗洪斗争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本会会员企业海南恒泰集团为支援灾区共捐赠物资计人民币625万元,受到省、市政府的表扬。南庄酒店向抗洪英雄李向群烈士祖母捐款--7i‘元,为东方县江边乡失学儿童捐款36.38万元。海口美都实业公司逢年过节经常给五保户送温暖,并到陵水县大里乡慰问黎族同胞,送去温暖。本会同市劳动就业保障局于5月8日联合举办下岗职工再就业现场招工活动,共招聘下岗职工91名。并参与海南第一百货商场培训中心举办首届海南再就业工程下岗职工转行业职能培训活动,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机会。1998年协助市政府制定《海口市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暂行办法》15条,为加快海口经济发展服务。并参与市科技局为市政府制定《海口市扶持高新技术发展若干规定》的工作。为配合市政府做好“99海口招商引资周”工作,本会蒋会成会长、周永琼书记亲自陪同副市长袁秀梅到香港进行为期七天的招商引资活动,拜访了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海南商会等11个工商社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同时,我会配合市政府组织召开’99海口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动员会,发动企业报名参展。并组织13名企业主参加澄迈“11.8”老城招商会活动。1999年5月,本会副会长颜志和先生获悉金龙路一条街业主对政府一些部门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有意见。颜先生向本会反映后,为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我会领导同市委统战部领导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同时以政协委员建言的形式,将情况报告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出面召开有关人员会议及时解决了问题,防止了矛盾激化,《中华工商时报》对此作了长篇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99年,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本会多次与银行协商贷款事宜,并积极筹备成立贷款担保公司,筹款750万元,完成担保公司的注册登记工作。
在法律服务方面,本会机关设会员权益部。为维护会员权益,1992年本会聘请海南省律师事务所律师为本会常年法律顾问。1994年又与海口市第二律师事务所协商建立“海口市总商会法律事务部”。2000年同海南大弘律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并详细拟定为会员合法权益服务的条款。
在对外联谊交流方面,工商联自恢复活动以来,一直保持同海内外社团及工商界人士的联系,努力促进我市对外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海南建省以来,先后接待日本、英国、丹麦、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客人,截2001年底止,共36批’763人次。在接待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海口,介绍海口的风土人情,热情为客人提供介绍投资环境服务。在各种传统节日,向有来往的国(境)外工商界朋友寄送贺年卡、贺节信等。并同云南个旧市工商联、内蒙古呼浩特市工商联、长春市工商联、山西霍州市工商联、北海市工商联、大连市工商联、重庆市渝中区商会等建立为友好商会。1995年台湾宜兰县商业会考察团来琼时,本会安排他们拜访我市副市长伉铁保,并分别听取了市经济合作局、市工业局、市金盘工业开发区、市保税区、市长流开发区领导介绍情况,他们回去后对海南的投资环境作了宣传。此外,本会也曾组织部分会员出访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工商社团,广交朋友,增进友谊。参与国际经贸会活动,前后共引进项目12个,计人民币约3.2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本会除经常编印《海口工商信息》和《商会简讯》,为会员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动向和经济信息服务外,还多次组织会员参加全联和兄弟省、市工商联举办的商品展销会、交易会,拓宽商品销售渠道。
1995年以来,本会同海南省总商会共同举办各种经济形势报告会。如税制改革报告会,海关税改革、调整政策报告会,海南农业发展前景报告会,海南经济发展预测报告会等,协助市贸促会等部门做好’99海口招商周期间举办的非公有制经济跨世纪发展研讨会工作,市有关领导很满意。协助市政府组织香港创业二板市场专家来海口作专题报告,扩大了企业界融资的领域。
此外,根据国家人事部,中央统战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由工商联牵头管理,并纳入当地人事(职改)部门统一组织的通知》,1993年以来,本会已审定58名非公有制企业人员,推荐参加我市职称评定。并为部分会员出国(境)提供了初审证明,方便企业人员与国外朋友的联系交往。
第三节 思想建设
对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工商联的主要任务,但各个时期的思想教育内容各不相同,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引导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1年接受改革旧商会和整顿同业公会,全面进行工商业的登记调查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对广大工商业者进行服从市场管理的宣传教育,推动工商界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
1952年,配合市税务局进行反偷漏税的自查补报工作,对私营工商业者进行爱国、守法教育,改善经营作风,杜绝“五毒”违法行为。
1953年3月,进行“五反”补课学习(即反行贿、反偷漏税、反盗窃国家资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由林诗跃副市长作动员,参加学习的有1486人,提出了自动自觉和不追、不迫、不补、不罚、不斗争的政策。
1954年,为贯彻中央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指示,“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抓紧重要环节,分期进行商转工辅导。
1955年冬,市工商联召开二届执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华全国工商联一届二次执委会议精神和决议,会后向会员进行传达学习,召开各行业全体私方人员座谈会,号召私营工商业者听毛主席的话,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13日,把纱布、旅店、食品制造业、五金制造业作为全市的社会主义改造行业。并于1月15日,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合作高潮。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形势发展,工商界中越来越多的人迫切要求学习。1956年上半年,海口市工商联在工商界开展以服务良好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同时针对工商界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进步分子有不同程度顾虑;中间分子还动摇;大部分人有“三怕”(怕工作跟不上、怕思想跟不上、怕生活跟不上)和“三无底”(将来怎样元底、是否真正信任无底,自己本事能否用得上无底)的思想,帮助工商业者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并按不同程度分为核心组和普通组等,采取不同形式组织学习。
1961年,工商联召开各行业负责人和全体会员动员大会,贯彻全国工商联“神仙会”、“三不”(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三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认识问题)、“四大”(情况大家摆、问题大家找、分析大家做,办法大家议)的方针,组织各行业职工学习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公报决议,通过学习,认清形势,提高思想,稳定情绪,认清前途,增强信心。  
自1951年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以来,为加强工商界的宣传教育工作,先后设立工商业界学委会、工商界家属学委会领导机构,各同业公会也成立宣教小组,组织工商界进行学习,并建立经常的学习制度。“文革”开始后,各类学习中断,自1979年后,学习制度逐渐恢复。
二、加强组织学习,提高参政议政水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商联刚刚恢复工作。组织会员和工作班子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文件和全国人大政协五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叶剑英同志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以及中共中央统战部乌兰夫同志有关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学习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赵紫阳总理在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对新时期总任务的认识,热烈拥护党中央作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英明决策和采取的重大措施。使大家分清是非,统一思想,逐步消除了余悸和怨气,表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4年,推动会员学习邓小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习全国工商联主席胡子昂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学习我市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指挥部办公室的“坚持依法、从重从快、一网打尽”文件,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斗争。
1985年,组织成员学习袁木同志写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纲领》。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大意义。
1986年至1987年,继续抓紧经常性的学习,‘着重学习中共中央1987年一至四号文件、赵紫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共十三大文件及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明确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988年,继续抓好党的十三大等文件的学习,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随着海南建省办经济大特区,我会认真组织常委、机关干部和职工,学习中央“关于加快开发建设海南的决定”,学习省委许士杰书记六个“放胆发展生产力”的报告。通过学习,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办经济大特区,也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认识到海南建省办经济大特区,对“四化”建设、加快海南开发建设、对促进和平解决台湾等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1989年,学习中共中央十三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文件,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组织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新会章。对干部职工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艰苦奋斗和独立自主的教育。还组织干部、职工和党员到琼山老区东寨港、云龙冯白驹将军故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还到海口马村电厂、儋县洋浦港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建设特区的信心和责任感。学习《人民日报》“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维护大局维护稳定”等文章。传达海南省人大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精神,协商产生我市出席海南省工商联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名单。
1990年,组织执委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三、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    1991年l0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中发1991年15号),强调指出:“现在亟需要有一个党的领导的,主要是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民团体”,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党和政府交给工商联的重要任务。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认真领会中央通知精神,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并通过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中逐步培养起一支积极分子队伍。同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开展“爱国、敬业、守法”传统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主要采用谈心交友,运用集中学习、座谈讨论及举办专题报告会的方法抓好思想教育;二是开展党的基本路线与政治思想教育,树立起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重点适时抓好时事政策教育,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三是运用新的载体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时事政策教育
1991年12月,组织会员和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广大会员和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正确对待海南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了参政议政的能力。
1992年1月至2月,召开执委(扩大)会议二次,会员大会一次,主、副委学习会若干次,深入学习中央1991.年15号文件。
1992年4月,组织部分会员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南巡重要讲话,掌握《讲话》的精神实质,用《讲话》精神指导工作。
1992年4月,市委颁发了(1992)5号文件,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15号文件的实施方案,成立海口市贯彻中央15号文件领导小组,负责指导中央15号文件的贯彻实施。5月,与市工商局、市经济合作局分别召开了个体、私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和“三资”企业、内联企业代表人士座谈会。
1993年上半年,组织部分会员和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四大文件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分专题进行学习讨论。
1993年10月,组织学习全联“七大”工作会议精神和新的工商联章程。
1994年上半年,多次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研究机关思想建设问题,重新制订学习计划,把深入学习《邓选》第三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多次组织部分会员和干部职工进行学习讨论,使他们充分认识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全面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同时,把学习贯彻《决定》同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结合起来,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党的建设理论水平,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创造性。
1995年3月,组织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探索如何发挥民间商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对台经济工作。
1995年7月,组织学习中共十届五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结合实际,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问题。
1996年6月,召开第十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组织学习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发扬敬业精神,增强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和勤业精业意识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注意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调动积极因素。
1997年7月下半年,组织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开展党的基本路线与政治思想教育,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1997年10月,在广大会员中深入宣传光彩事业、义利兼顾的扶贫新举措,动员组织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光彩事业。11月,与第一百货商场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
1998年1月13日、3月20日和4月9日,分别召开会长会议和理事会,学习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传达和学习全国工商联“八大”会议精神,还编印提纲,下发给会员,让他们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及工商联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998年l0月,组织部分会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大家认识到农民富不起来,中国不能富起来的道理。
1999年5月3日、7月7日和7月23日,先后组织部分企业家、全体干部职工、党员学习中共中央取缔“法轮功”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宣扬封建迷信、毒害群众的恶劣行径及其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险恶目的。党员、干部和企业家们表示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决定。此外,还进一步在企业中加强宣传教育,揭露李洪志的丑恶嘴脸,帮助企业员工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认清“法轮功”欺骗人民,破坏社会稳定的本质,使每个员工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法轮功”的影响。
1999年5月10日,召开部分企业家座谈会,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杀害我国同胞的暴行,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坚决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声明,一定从国家利益出发,自觉维护稳定,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发展经济,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二)举办座谈会、讲座和培训工作
1993年上半年,选送三位干部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地学习统一战线理论。
1994年4月和8月,为探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帮助我市非公有制企业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办法和途径,分别召开了两次小型的非公有制代表人士座谈会。会上,代表人士大胆地反映他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
1994年6月,选派2名干部参加全联举办的理论骨干培训班学习。
1995年7月,组织4名处级干部和1名正科级干部参加市委举办的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培训班的学习。
1995年9月,组织部分理事参加海南省总商会举办的工商企业界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使其认清我省当前的经济形势,增强了投资信心。
1995年10月,为满足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需要,配合省总商会举办经济工作座谈会,邀请省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专题分析当前我省的经济形势及有关新政策、新动态,并当场提问,当场解答。深受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欢迎。
1996年9月下旬,组织部分会员和机关干部参加市委统战部举办的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骨干培训班,通过聆听专家的形势报告,学习、领会和运用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讲政治的精神,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治素质,更好地指导工作。
1996年下半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与省总商会共同举办了“税制改革”、“关于税改革与调整”、“海南农业发展前景”、“关于九五期间海南经济预测”、“儒家思想与营销学”等五次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帮助会员较好地利用政策,把握机遇,大胆地进行生产经营,为海口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7年6月,组织8名常委参加统一战线骨干培训班。
1997年4月和5月,举办了“海南经济形势与全国经济形势”和“香港回归与海南对外开放”两次报告会。
1997年下半年,与省总商会共同举办了“知识产权”和“特区二次创业”报告会;还组织机关副科以上干部参加省委举办的“两岸关系”报告会。
1998年3月30日,与市政府联合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座谈会,并就出台我市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关政策性文件征求意见,19名民营企业家参加了会议;4月9日,召开为海南跨世纪献计献策活动座谈会;6月7日,召开非公有制代表人士心态调查座谈会,并对50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心态调查,聆听建议、意见;9月15日,组织15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市人大、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召开的“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座谈会”。
(三)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典型经验,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影响。
1995年,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扩大其社会影响,配合海口电视台拍摄了《周日话题》,该节目报道了建省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部分大型非公有制企业,以及他们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1999年6月,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获悉金龙路一条街业主反映政府一些部门有乱收费行为等情况后,会领导多次深入企业,调查了解具体情况,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并积极出面协调,多次参加市领导组织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会议,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努力,7月初,金龙路一条街业主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通过这件事,金龙路一条街业主深感商会才是他们真正的娘家。7月23日,在商会举行了隆重的“金龙路一条街业主入会仪式”,业主们表示,要做一名“爱国、敬业、守法”的经营者,积极为海口市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海口晚报、海口电视台和中华工商时报对这件事进行跟踪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一步推动改善了投资环境。
1999年12月,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配合海口电视台“生活”栏目剧组,为金龙路中华美食街中经营较好的餐饮店做专题节目,从不同方位宣传会员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不仅在企业中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积极开展“三讲”及“三个代表”等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999年12月25日至2000年3月21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三讲”教育指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关心支持下,我会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紧密结合商会的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从严要求,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并很好地完成了“三讲”教育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之后,按照市委的安排,集中进行了两次高标准、严要求的“三讲”教育“回头看”。通过“三讲”教育和“回头看”活动,切实解决了我会领导班子成员党性党风方面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基本做到了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2000年3月底,我会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税务部门举办的税务知识培训班;
2001年8月,我会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
2001年9月14日,副处以上领导还参加市委组织的警示教育的动员大会,之后还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2001年年初,为积极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指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带动更多的企业投身于光彩事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我会在文华大酒店举行新世纪工商界迎春联谊会暨“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企业图片展活动。
2001年3月12日至6月25日,在机关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2001年7月上旬,组织干部职工及部分会员企业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2001年8月至10月,在机关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开展“防范失职渎职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思想上筑起防范失职渎职的防线和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第四节 大事记
1931年4月,驻琼的省保安队与海军陆战队,由于工商税收与军饷摊派问题产生摩擦,发生械斗,何位川先生以海口商会副会长身份,为维护商人利益,代表商界出面交涉,后被海军陆战队枪杀于海口,死于无辜。十九路军蔡廷锴军长为何先生写碑志以示哀悼。
1947年11月,成立琼崖孤儿院,陈大业任董事长,海口商会会长毛泽海任董事兼审核组长,负责募捐工作。1948年6月27日,在海口商会开座谈会,共捐款2295万元。李选章先生捐每月津薪所得的百分之二十。
1951年4月,海口市召开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后,为保卫人民革命胜利果实,大张旗鼓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本会为此而先后召开工商界群众大会五次。  
1952年春,本会先后发动工商界群众听取了关于支援土改的动员报告,参加学习的有1,489人,占全市工商界人数73.1%,能自动交代和表明态度为地主或地主恶霸成分的计255人。
1952年2月,成立了海口市工商界“五反运动工作委员会”,坦白交代问题的有73人,交代材料140件,检举材料13件。
发动工商界参加抗美援朝运动,先后召开群众大会八次,举行捐献150多次,共捐献人民币20万零5千余元(折新币计),超额3.4%,完成捐献飞机大炮的光荣任务。
1954年,国家开始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成立了海口市工商界推销公债委员会。1954年起至1958年止,总共缴公债1,153,366元。
1957年2月11日,海口市人民代表委员会,召开人大第一次扩大会议,成立海口市增产节约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而驳,工商界陈鼎祥任副主任委员,林鸿藻任委员。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工商界错划为右派分子69人,占全市工商界人数6.19%,其中属于两会委员有18人,占委员总人数的40%。召开群众大小斗争会400多次,历时八个多月,全部落实政策。
1958年3月,以“破资本主义、立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召开誓师大会,表决心,主动提出举办工商界农场的倡议。
1958年,整风运动结束后,发动工商界下乡参加劳动生产,培养劳动热情,当时,他们不但踊跃报名、申请下放,还自动捐献七万多元,作为办农场的基金。经过慎重研究,最后批准201人到市郊浮陵水建立“海口市工商界双收农场”。场长陈仕钰,副场长云锦卿。他们在荒坡上扎营安家,耕耘土地二千亩,其中开垦了七百多亩园地。经过半年努力,建成宿舍4间(480平方米)、礼堂1间(200平方米)、厨房l间(60平方米)、牛栏三座(200平方米)、砖厂1个、砖窑1个、仓库2间、厕所2间、平井1个、水塘12个、田头公路3公里。
1958年1961年,计划下放劳动锻炼的工商界人士973人,每年轮换四批,实际下放376人。
1965年,本会组织工商界家属、小商贩学习,之后组织“市远购销轻骑队”到农村、山区支援农业生产。
1966年工商联停止一切活动;1982年恢复活动。
1983年12月,本会传达贯彻全联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精神。
1984年7月,本会与民主建国会创办“海口工商贸易服务公司”。
1985年,本会筹建“海口工商大厦”。1986年12月开业。
1986年1月,经市教育局成人教育办和市劳动局批准,创办了“海口市建联职业技术学校”。
1987年承办北京经济函授大学和海口市经济培训中心。
1988年成立海口市工商经济咨询服务部。
1988年3月,海口市工商联与市政协举办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返琼观光招待会。
1988年12月,本会传达贯彻全联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大会首要课题是: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和确定工商联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形势要求的工作方向和任务,开拓工商联工作的新局面。
1989年3月4日,市工商联召开第八届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1989年3月27日,市工商联、市民建会领导林鸿藻、郑昌运、郑启环、谢肖珊、高云天会见了香港海南商会,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海口市工商联与香港海南商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海南建省办大经济特区作出新贡献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1989年6月,海口市工商联副主委高云天拜访香港海南商会。
1989年10月,泰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查林韩世才回海南寻根问祖,海口市工商联热情接待,并寻求联营合作项目。
1990年2月17日,海口市工商联召开第八届第五次执行委员(扩大)会议,传达中华全国工商联第六届第二次执委会议精神。
1990年3月30日,海口市工商联副主委郑启环、副秘书长王树德同市委统战部黄文彬部长等一行五人到湛江学习,组织同业公会筹备有关事宜。
1990年6月22日,以北海市工商联副主委何贤海为组长一行四人拜访海口市工商联。
1991年7月,中共中央15号文件赋予工商联新的任务即主要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教育他们爱国、敬业、守法。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他们的桥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市委、市政府[1991]50号文件作出贯彻中央15号文件的决定。
1991年8月19日市委批准成立“海口市总商会”。
1992年市委下发(1992)5号文件,制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5号文件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下半年新华区、振东区、秀英区着手筹建区工商联(商会),年底全部完成。
1992年1月30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在学习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中发[1991]15号)和市委、市政府海发[1991]50号文件,在领会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制定了《海口市工商联一九九二年工作目标责任制方案》。
1992年2月15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组织章程。
1992年3月,本会选派林书鉴秘书长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加全国工商联组织的工商联领导干部第十三期培训班,学习三个月。
1992年4月30日,首届海南国际椰子节前夕,我会在海南华侨宾馆同香港海南商会举行结成友好商会仪式。  
1992年4月11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参加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工商联联络工作交流会,并在会上发言。
1992年5月,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同武汉市工商业联合会结成友好商会。
1992年6月,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同昆明市工商业联合会结成友好商会。
1992年6月,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完成编撰《海口市工商联志》一书。    1992年9月12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聘请海南省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为商会的常年法律顾问,服务期限自1992年9月12日至1993年9月12日。
1992年10月15日,海口市新华区工商联(商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30日,海口市秀英区工商联(总商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1992年12月7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接待台湾省基隆市商业总会赴海南考察团一行16人。
1992年12月17日,海口市振东区工商联(商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1993年2月20日,中山路15号旧商会正式动工改建,1994年7月竣工,大楼五层,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993年3月7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郑启环、王树德应邀赴港访问考察,拜访了港九塑胶制造商联合会。
1993年3月13日,海口市总商会与云南省个旧市总会签订了长期合作关系的协议。
1993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五周年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椰子节庆典活动期间,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与海口市海外联谊会邀请了29名港澳台同胞前来参加“两庆”活动,广泛接触海外朋友积极引进资金,发展海口市经济。
1993年9月,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分别同市委统战部、市工商局、市经济合作局联合召开“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人士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陈斌,副市长张海国及有关部门领导分别到会听取他们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1994年1月1日,海口市总商会成立海口市总商会旅游公司。
1994年3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白音市长率领一行21人的经济考察团前来我市访问考察,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组织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对口交流,双方还签订了三个合作协议。
1994年3月8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谢雄英赴北京参加全国工商联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会上,他作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搞好工商联培训工作》的发言。
1994年4月20日,海口市总商会派人参加全联在青岛举办的工商联络工作会议,我会撰写的《积极开展联谊活动,为海口经济发展服务》的材料在会上进行发言交流。
1994年7月26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召开第十届二次常务理事会。
1994年8月24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迁到中山路15号改建后的新楼四楼办公。
1994年9月23日,台湾省宜兰县商业总会一行28人,应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的邀请前来我市访问考察。
1994年10月29日至11月18日,应英国和德国的华人社团邀请,由海口市总商会组织,以市政协主席陈斌为团长的11人经贸考察团,前往英国、德国考察。
1994年12月26日,海口市总商会同长春市商会结成友好商会。
1995年1月,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发动部分非公企业家为我市“万绿园”工程捐款逾百万元,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扬,并在1月6日的海口晚报上进行宣传报道。
1995年1月10日,海口市总商会召开第十届二次理事会,增补18名执行委员(理事),6名常务委员(常务理事)。
1995年4月14日至19日,应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的邀请,台湾省台中市商业会代表团一行23人抵我市进行参观访问,宾主进行了商务、会务交流。
1995年4月29日,以江西省抚州地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王福生为团长,统战部副部长、抚州地区总商会会长李耕生为副团长的赴琼考察一行9人莅临我会。宾主双方进行交流,并互赠会旗,以示友谊。
1995年5月3日至6日,台湾中兴元富金融机构代表团一行53人来我市考察,他们主要是台湾商界和政界的知名人士,档次高、规模大,海口市总商会协助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接待工作。
1995年8月,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扩大其社会影响,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配合海口市电视台拍摄了《周日话题》,该节目报导建省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状况,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部分大型非公有制企业,以及他们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该节目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反响。
1995年8月22日至25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组织23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统一战线举办的骨干培训班。
1995年9月13日至17日,应呼和浩特市政府的邀请,海口市总商会经济考察团一行12人赴呼市参观考察。
1995年12月4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刘佳佳参加中南六省、区工商联协作会议。
1996年3月19日,我会召开第十届四次理事会,会议讨论出版《海口商会》会刊有关问题和增补商会领导名单。
1996年7月,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党支部被评为1996年度海口市直属机关先进党支部。  
1996年7月至8月下旬,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与市委统战部合作,成立了3个调查小组,深入私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关于对我市私营经济滑坡的专题调查”的报告。
1996年9月8日至12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刘佳佳参加全国地区工商联联谊会。
1996年9月,海口市总商会副会长林书鉴等四人参加在广东召开的’96海内外华人友好商会交流会。
1996年9月下旬,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组织全体干部和17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市委统战部举办的“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骨干”培训学习。
1996年9月8日至9月12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刘佳佳应邀赴山东淄博参加全国地区工商联联谊会,并愉快地接受了1997年联谊会在海口召开的组织接待等工作任务。  
1996年11月22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召开第十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会主要内容有:传达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市经济工作有关政策;通报换届工作有关事宜和增补常务理事。
1997年9月24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召开第十一届第一次会长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领导层议事规则,会费缴纳方法,会长分工安排和近期为会员办实事的方案。  
1997年11月,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与海南第一投资招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扶贫济困”活动,号召各会长所在单位捐赠献爱心。据统计,共收到捐赠品4000余件(套)衣物及被子,通过省民政厅救济处送往通什地区,此举受到市委的好评。
1997年11月,本会迁到滨海大道50号市政协大楼办公。
1997年12月14日,全国地区工商联第九次年会在海口召开。作为东道主,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精心策划,服务周到,热情款待,联谊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997年12月17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谢雄英等16位同志过渡为机关工作人员。
1998年1月13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召开第十一届二次会长会议,会议讨论通过工商联参政议政委员会工作条例及商议召开二次理事会及联谊会等有关事宜。  
1998年2月23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家到通什市五指山乡考察。
1998年3月20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召开第十一届二次理事会议,传达全国工商联“八大”会议精神。
1998年4月至5月,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为摸清会员情况,对会员进行全面普查、摸底、整理、重新编印新的会员花名册。
1998年4月19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召开第十一届三次会长会议。会议讨论如何为海南、海口跨世纪发展献计献策。
1998年5月8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与市劳动就业保障局联合举办下岗职工再就业现场招工活动。我会参加的会员有10家,共招聘下岗职工91名。
1998年5月中旬,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配合市政府,组织召开我市非公有制人士座谈会,就出台的我市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关政策性文件征求意见。
1998年7月,党组书记谢雄英调离工商联(总商会)任市供销社党委书记。
1998年9月18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组织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到湛江市总商会了解咨询同业公会发展情况,积极为筹建“民营五金商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998年12月25日,周永琼调任工商联(总商会)党组书记,兼任第一副会长。
1998年12月29日,海口市人民政府颁布《海口市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暂行办法》。
1999年1月,海口市总商会被省总商会授予98年度全省商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9年4月20日,海口市总商会召开第十一届三次理事会议,36名理事参加。会议增补了5名常务理事和7名理事,会议还就筹建贷款担保公司、成立同业公会等事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1999年5月13日,海口市总商会和省工行共同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旨在加强银行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40余名企业家出席了会议。
1999年5月中旬,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协助市工业局组建了医药行业协会。
1999年6月,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获悉金龙路一条街业主反映政府一些部门有乱收费等情况后,积极出面协调,以后多次参加市领导组织召开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会议,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金龙路一条街业主反映的“三乱”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中华工商时报、海口晚报等新闻媒介进行跟踪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
1999年9月13日至19日,应香港经贸商会的邀请,也为配合我市搞好’99海口经贸招商周活动,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家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赴港进行为期7天的招商引资活动。在港期间,先后拜访了香港经贸商会、香港中华商会、香港厂商联合会和香港海南商会等11个商会。
1999年9月28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6名会员企业家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99年10月1日起,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协助市技术监督局在会员当中开展“消灭无标生产”活动。
1999年10月中旬,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组织机关中层干部赴上海、温州、杭州等地参观学习。
1999年10月下旬,海口市工商联协助市政府组织举办’99海口经贸招商周活动,并与市贸促会共同主办了非公有制经济跨世纪发展研讨会。
1999年12月26日,在副会长颜志和的积极筹划和参与下,海口电视台“生活”栏目剧组,为金龙路美食街经营较好的餐饮店做专题节目,从不同方位对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社会上反响很大,效果很好。
从1999年12月25日至2000年3月21日,我会按照市委的部署,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认真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2000年元月中旬,我会协助市经济贸易局、市贸促支会等部门组织本地企业主听取《公司在香港二板市场上市操作》专题讲座。
2000年3月至4月,我会配合省总商会做好全国工商联开展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2
2000年5月至6月,我会与海口电视台“生活你我他”栏目合作,对部分会员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各界及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反响较好。
2000年6月上旬,我会积极协助市商贸局建立了海口市餐饮行业协会。
2000年6月底至7月初,根据中央统战部[2:000]7号《关于切实解决部分原工商业者生活困难问题的通知》精神,配合市委统战部对我市原工商业者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为今后解决部分原工商业者生活困难提供可靠依据。
2000年8月,我会成立了“海口市总商会工商界俱乐部”,标志着商会为会员服务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2000年7月20日至8月9日,全国地区工商联联谊会第十二次年会暨全国大中城市商会会长理论研讨会分别在呼和浩特市和兰州市召开,共有42个城市与地区的工商联代表和企业家130多人参加。我会副会长韩明生和部分企业家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先后与大连市工商联、重庆市渝中区工商联(商会)签订了友好商会协议书,结成友好商会。
2000年10月12日至l0月14日,2000年海内外华人友好商会交流会在青岛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友好商会的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会党组书记周永琼应邀参加会议,并申请加入“海内外华人友好商会”。
2000年11月初,我会按照市委统战部要求,组织人员认真编写《海口市统战志》工商联部分约3万多字。
2000年,我会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海口市现代文明机关”
2001年1月11日,在我会的推动下,海口市人大出台了《海口市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
2001年元月9日,为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指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带动更多的企业投身光彩事业,促进海口市两个文明建设,我会在文华大酒店宴会厅举办了新世纪工商界迎春联谊会暨“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企业图片展和酒会。出席会议的企业代表和省、市领导及市机关有关部门领导共330多人,36家企业参加图片展。同时,还在会上将部分企业赞助的物品拍卖所得送海口市民政局社会福利院。会议内容丰富,气氛热烈,社会各界对此次活动反响较好,提高了商会的知名度。
2001年5月初,组织部分会员企业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国际周”活动。
2001年5月下旬,海口市总商会被海南省总商会授予1999年至2000年全省先进商会称号。
2001年6月中旬,邀请知名专家举办了新世纪现代企业竞争策略讲座;8月初,还举办了《民营经济与诚信》专题报告会。
2001年9月中旬,根据家用电器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及业主的要求,组织成立了“海口市家用电器行业协会”,大大拓展了商会的活动空间,行业协会的成立对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1年9月下旬,组团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2001年海内外华人友好商会交流会。
2001年9月下旬,在南庄酒店举办海口工商界迎中秋庆国庆联谊酒会,到会的市有关局领导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350多人。会议隆重、热烈,气氛活跃,反映良好,扩大了商会的影响,提高了知名度。
2001年11月,配合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开展百家企业评议政府工作活动;配合市政府组织一百余名民营企业家参加2001年中国北部湾(海口)合作投资洽谈会。  
2001年12月27日,圆满完成第十二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调整增补了理事(执委)、常务理事(常委)、副会长(副主委)。把一批经济实力强、热心商会工作的工商经济界人士及时充实到商会理事会中,使我会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实施“大商会”的发展战略,做好商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1年8月至12月底,先后与大连、长沙、北京市昌平区等商会结为友好商会。



商会简介|商会动态|机构职能| 建议使用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
版权所有: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 (海口市工商联.海口市总商会)  琼ICP备16002480号-1
地址:海口市海甸一西路2号6楼 邮编:570208 电话:0898-68531420 传真:0898-6853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