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初心展风采,奋楫扬帆海之南
——海口非公经济优秀建设者暨光彩贡献奖获得者事迹纪实
编辑按:
2025年9月8日,《中华工商时报》以《怀揣初心展风采,奋楫扬帆海之南》为题,深度报道海口市非公经济优秀建设者、暨光彩贡献奖获得者事迹。同日,学习强国等媒体也进行了转载。媒体的高度关注,既是对海口市民营企业家奋斗与贡献的生动记录,更是对海口市非公经济活力、企业家扎根这片热土服务地方发展的高度认可与有力肯定。现邀您共读,感受其初心担当,见证他们以实干为笔,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书写的精彩篇章。
今年7月,海南省表彰第四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暨光彩事业贡献奖获得者,海口市12名企业家和7家企业获此殊荣。这份荣誉是对获奖者多年深耕的高度肯定,更映照出海口市民营经济在自贸港建设中蓬勃生长、活力迸发的生动面貌。
今年7月,海南省表彰第四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暨光彩事业贡献奖获得者,海口市12名企业家和7家企业获此殊荣。这份荣誉是对获奖者多年深耕的高度肯定,更映照出海口市民营经济在自贸港建设中蓬勃生长、活力迸发的生动面貌。
近日,海口市工商联推出13个“第四届海南省非公经济优秀建设者暨光彩事业贡献奖获得者说”专题,倾听创业故事与心声,分享发展经验。海口市工商联主席、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民致敬道:“这些获奖的企业家和企业,是海口市民营经济的脊梁。他们的汗水与担当,正是自贸港建设蓝图中最鲜活动人的风景。”
怀揣初心,扎根自贸港热土
在海南发展的长卷中,总有一些身影因深耕不辍而格外动人,他们将个人理想深深镌刻进这片土地的成长年轮,用实干诠释着对琼岛的赤诚热爱。
海南佳和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云,用38年的坚守书写了荡气回肠的创业故事。从投资酒店行业起步,到如今整合旅游、农业、文创资源组建产业集团,他始终坚持“实业报国、实干兴琼”的初心。这份穿越岁月的坚守,让他的事业始终与海南的繁荣同频共振。
海南王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慧勤,则在农业赛道上书写别样坚守。他在2005年正式创立海南王品,深耕农业科技,培育出适合海南气候的优质水果品种,引入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精准种植,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农户送去技术培训与农资支持。
腾辉科技集团(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辉,扎根IT领域躬行不辍。2013年创立企业时,他跑遍全省各市县谈业务,如今已带领腾辉集团成长为海南IT龙头企业。他始终以“科技赋能自贸港”为己任,在电脑零售、系统集成、云服务等领域筑牢本土产业根基,更用持续多年的公益捐赠与扶贫助农行动,让科技充满温度。
他们用岁月沉淀热爱,用实干浇灌成果,在各自领域为海南和海口的发展添砖加瓦,让这片热土的未来更加璀璨可期。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
在海南自贸港的创新浪潮中,企业家以远见与实干,在科技突破与产业转型的赛道上奋楫争先,为这片热土注入蓬勃动能。
海南现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邢丹丹,在科技高地勇毅攀登。她和团队主导完成了海南自贸港首颗商业卫星发射,创建了全国首个航天超算中心,并斩获686项国家专利,还牵头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邢丹丹和她的团队用硬核创新为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当园区作为高端餐饮街陷入发展瓶颈时,2015年,海南复兴城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喜欢大胆提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战略。通过精准招商引来活水、完善基础设施筑牢根基、构建“创业咖啡+孵化器+创投基金”生态闭环,园区营收从2016年的2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648亿元,成为自贸港数字经济的“领头雁”。
她们以创新为笔、以担当为墨,在海南发展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让科创的光芒与产业的活力照亮自贸港的前行之路。
回报社会,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在海南这片热土上,一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以实干书写发展篇章,更以深情回馈一方水土,用点滴行动诠释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赤子情怀与责任担当。
从濒临破产的海口罐头厂到中国饮料十强企业,椰树集团的逆袭之路充满奋斗力量。多年来,它不仅以巨额税金为海南财政添砖加瓦,更以椰汁生产为纽带,将产业链延伸至热带水果种植的田间地头,助力50万农民走出贫困泥沼。累计超1.178亿元的公益捐赠,更跨越教育、救灾、扶贫等领域,成为企业反哺社会的鲜活标杆。
海南富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闻,将对土地的深情融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他无偿向贫困村捐赠瓜菜种子,根据不同地域的土壤、气候精准选种。安派技术团队扎根田间,从播种育苗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护航,用专业知识点亮农户的致富希望。在乡村教育的战场上,他设立奖学金与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改善乡村教学条件,让人才之花在乡土间绽放。
健瑞儿集团(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芬芬发起“10000小时母婴公益”项目,以累计超1300万元的捐赠、走进千家万户的母婴健康知识讲座、从小学到大学的专项助学金,温暖了众多家庭。这份对母婴群体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传递着生生不息的社会温暖与向善力量。
这些企业与企业家的故事,是最动人的注脚,他们用责任与爱心,让这片土地的发展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政策红利,催生难得发展机遇
海南自贸港建设为民营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零关税、低税率等政策红利,让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全球优质资源、拓展市场空间。
近日,海南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聚焦公平竞争、自贸港政策赋能、金融支持等领域,为民营经济参与自贸港建设提供精准法治护航。
海南金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利用政策优势帮助入园企业在金鹿产业园打造“前店后厂”模式,将进口原料加工后拓展到内地市场,全面提升本土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人才高地建设政策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椰树集团、腾辉科技集团等企业都在积极引进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在民营经济破浪前行的路上,挑战与考验始终相伴。企业家坦诚道出发展中的“烦恼”,字里行间满是对突破困境的期盼。
海南天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艺表示,酒店行业面临多重压力: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用工结构性短缺如影随形、消费信心尚未完全复苏、融资渠道依旧狭窄难行,每一项都在考验着企业的生存韧性与发展智慧。海南江佐幕墙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国也坦言,建筑装饰行业正面临供应链优化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攻坚。
面对这些“急难愁盼”,海口市工商联及时回应。刘文民表示,市工商联始终把企业的心声放在心头,正通过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桥梁、组建政策解读专家智囊团、搭建资源对接暖心平台等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用暖心行动践行着民营经济发展“坚强后盾”的承诺。
面对发展挑战,民营企业家们以坚韧与远见勇毅前行,用实干勾勒未来蓝图。
海南山润集团董事长李建炜,2000年创立集团公司,业务涉房地产、环保科研等领域。他说:“作为深耕海南三十多年的民企,我们对自贸港建设有信心,将以建设绿色低碳岛为目标,推动利好政策落地。同时发挥异地商会作用,助力政府招商,为自贸港凝聚力量,共绘美好蓝图。”
海南智海王潮传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方旭,带领团队在会展赛道持续深耕,以“两横一纵”战略为纲,借数字化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会展平台,在国内市场交出亮眼答卷。未来,他将带着这份积淀扬帆出海,在国际会展舞台上竞逐争锋,让海南会展品牌的光芒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海南正泰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鹏程,怀揣对电气行业的执着坚守,带领企业构建“发电、储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产业链生态。“海南建设绿色能源岛,我们要做最坚实的电力保障者。”黄鹏程表示。
海口杰师傅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清杰,将目光投向乡土沃野,一心深耕虎奶菇等特色农产品。他以技术创新提升产量品质,用规模化种植夯实产业根基,以品牌化思维赋能乡土好物。“让农业多增效、让农户多赚钱,让海南特色农业的芬芳飘向更远的地方”,朴实的话里藏着对农业的热爱。
这些民营企业家的逐梦之路,不仅是企业成长的奋斗历程,更是海南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承载着经营主体与这片热土共兴共荣的美好期盼。
在企业发展的实践中,企业家结合行业深耕经验,道出了对优化发展环境的热切期盼,字里行间满是扎根本土、共促发展的赤诚。
海南金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婧如,深知产业链与金融支持对企业成长的关键意义。她建议以精准产业链招商筑牢产业根基,以低成本物流通道畅通发展血脉,通过优化基础设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以健全融资支持体系注入金融活水,让中小企业不再“融资难、融资贵”。
海南富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闻,直击种业科研与市场脱节的痛点,期盼政府定期搭建“产学研用”无缝对接桥梁,让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紧密携手,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海南天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艺心系酒店行业复苏,建议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优化经营环境,“帮我们解决用工和融资难题”,让企业在更优生态中稳健前行。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征程中,海口民营经济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海南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商会简介|商会动态|机构职能| 建议使用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
版权所有: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 (海口市工商联.海口市总商会) 琼ICP备16002480号-1
地址:海口市海甸一西路2号6楼 邮编:570208 电话:0898-68531420 传真:0898-6853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