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成为商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1858年,清政府签订《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开辟琼州为通商口岸,并设立琼海关;1876年,海口被正式开辟为商港,成为我国对外通商口岸之一。随着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晚清时期的海口是重要的贸易港口,海口老街“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商贸景象一派繁荣。
民国时期的骑楼老街(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商业的迅速发展,商人们希望能有一个组织帮助“剔除内弊,考察外情”,通商情,保商利。1904年,“海口商会”应运而生,会址在当时的南门内街(今博爱南路),首任会长陈家富,这是我国最早的商会组织之一。
海口总商会代表于会址前合影留念(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0年4月,海口市解放。同年6月,海口市人民政府成立,政府同军管会接管旧商会。12月,由海口市人民政府及工商局直接领导,成立“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7月,海口召开工商联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海口市工商联正式成立,商会由此过渡为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
走过了120年历程,从最初单纯的商会组织,蝶变为党和政府与非公经济人士紧密相连的桥梁纽带和服务非公经济的得力助手。进入新时代,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工商联的指导帮助下,团结引领全市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自贸港建设的大潮中,民营企业乘风破浪,助力海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3年、2023年,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新时代“海商” 扬帆再出发
海口因海得名,依海而建,向海而兴。在这片热土上,一代代的海口商人创业、拼搏,依托商会平台,维护商业秩序,投身公益事业,为经济繁荣、保家卫国、民族复兴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海商”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质和精神。首先,是海一样的胸怀。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始终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敞开胸怀欢迎来自全世界的人们在此投资兴业、共享商利。其次,是面向大海、扬帆起航的拼搏和勇气。善于闯荡、敢于拼搏,向外拓展、谋生活、求发展。第三,是海一般的坚韧与执着。在困境中坚守,于逆境里奋起,以顽强的毅力书写商业篇章。一代代的“海商”以其成就和风采诠释着“海商”精神,以爱国、诚信、敬业、拼搏为内核,接续传承。
“海商”名片越擦越亮。从前,王先树创办的“大亚酒店”曾经是海口商业的繁华地标,创办“裕大公司”助推海口布匹百货的发展,陈礼运带着海南品牌北上销售……在海南不断推进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口民营企业“闯”劲十足。涌现出以椰树集团、齐鲁制药(海南)公司、金鹿集团等优秀民营企业,以及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获国家和省市表彰荣誉,带着海南制造、海南品牌走向世界。
刘文民主席带队赴香港考察交流
目前,全市民营经营主体超过260万家,占全市经营主体九成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八成,民营经济成为促进海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百余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参与“万企兴万村”“百企联百村”专项行动,累计投资超1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海口民企参与公益捐赠、消费帮扶超5000万元;在疫情防控、抗灾救灾中,民企和各级商会捐款捐物累计超过8000万元。
走进新时代、新征程,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将继续坚持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推进工商联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团结引领民营经济人士在这片热土上,续写传奇、再创辉煌,为海南自贸港核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图文:周吉玉
审核:潘亚春
商会简介|商会动态|机构职能| 建议使用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
版权所有: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 (海口市工商联.海口市总商会) 琼ICP备16002480号-1
地址:海口市海甸一西路2号6楼 邮编:570208 电话:0898-68531420 传真:0898-6853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