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8日,海口新海客运枢纽项目主体建筑已完工。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安逸建不成自由贸易港,悠闲换不来高质量发展。”
2月7日,海南日报刊发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报道中,笔者发现了这么一句不同寻常的话。
紧接着这句话,省委常委会会议又连用“超常规的紧迫感”“一刻不放松”“开局就冲刺”三个词,要求全省上下推动经济发展“开门红”“全年红”。
其实,“紧迫”的氛围,已经在海南持续了一段时间。
2022年12月9日,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海南就派出全国首个省政府代表团赴境外招商。目标是“抢项目”。
11天后,海南又派出由省领导带队的4个招才团队,分别“包机”赴上海、武汉、长沙、成都等地开展校招活动。目标是“抢人才”。
今年的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直接把“抢人才、抢招商、大开放、大改革”列入2023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2月1日,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海口调研,要求海口全力以赴拼经济,全心全意谋发展,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扛起更多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抢”字、“拼”字,就是“超常规的紧迫感”的注脚。

2月6日,2023年海南第二场“回归家乡・投身自贸港”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在海南大学举行,现场约600家用人单位提供近1.2万个岗位。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1)
海南为何传递出如此强烈的“紧迫感”?
笔者猜测,一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任务重。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是海南必须要完成好的使命。
当前,中央已经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划定了时间线,即2025年底。但是,封关不是“门一关”那么简单,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比如,“二线口岸”问题。
所谓“二线口岸”,简单来说就是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内地之间的那道“门”。
全岛封关运作后,海南既要与内地保持货物人员往来便利,也要防止零关税货物走私进入内地。守好这道“门”至关重要,这既要对码头、机场等地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查验设施,还要开展压力测试,制定货物进入“二线”的监管办法,研究出一套科学高效的通关流程。
再比如,税收问题。
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是自由贸易港的基本功能特征。
所谓简税制,就是要把我国现行种类繁多的税种进行简化。海南自由贸易港简税制的方向是:将一些税费进行合并或者撤销,实行销售税。
销售税是一个新税种,这就需要制定改革方案,研究与内地税制衔接问题。并且,遵循税收法定原则,销售税还需立法以确立。
总的来说,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分为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压力测试等三大块。
这些任务的deadline并非是2025年底。为了给市场主体留出更多的准备时间,硬件建设和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需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其他任务也要在2024年底前完成。
时间紧、任务重,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而是沉甸甸的担子。
现在的海南,不是“坐等”封关,而是要争分夺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所以说:“安逸建不成自由贸易港”。

2月8日,远眺海口港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景象。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2)
二是,要推动经济重回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2年,海南先后经历4轮疫情的冲击,虽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趋好;但是,经济增速、财政收入、投资和消费等指标不及预期。
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就把“推动经济重回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放在重要位置。
今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申:要推动经济强势起步、高位开局,确保全年经济提速增效,并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在9.5%左右。
海南省委、省政府为何如此关注经济增速?笔者认为,经济增速关乎社会各界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信心,关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局。
其一,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实施成效,需要通过经济发展来检验。如果海南没有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速,外界对自由贸易港政策的信心难免会打折扣。
其二,海南自由贸易港好比一架飞机,起飞的起始速度过快,操作难度大,容易偏出跑道,飞不稳、飞不远;但是起始速度不够,又飞不起来。所以,海南省委不断强调,“既不失速、也不失控”。
笔者认为,9.5%的增长目标并不低,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纵使有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加持,也不会躺赢,用好政策也要花大力气。
海南要实现全年“兔”飞猛进,需要抓住疫情政策调整和国际航线重启的窗口期,“开局就冲刺”“一刻不放松”做好改革、开放、投资、消费、招商、招才等工作,确保经济提质加速。
所以说:“悠闲换不来高质量发展。”

2月2日,位于海口国兴大道的全球贸易之窗写字楼,入驻企业员工在交流。目前,全球贸易之窗已经有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539家企业入驻。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3)
紧迫感要增强,信心也要坚定。
这个春节,三亚频繁“出圈”。
“全国爱蹦迪的年轻人,都在三亚后海跨年”“人人人人人我人人人人人”“挤爆三亚”“偶遇藏在人堆里的明星”……自媒体上,网友感叹:“人潮涌动,梦回2019!”
2月6日,总投资近600亿元的167个海南自由贸易港项目集中开工。
同一天,“回归家乡·投身自贸港”第二场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在海口举行,现场之火热,让举办方不得不采取分批进入的措施。
从景区,到工地,再到招聘会,海南自由贸易港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过去一年,海南经济运行虽然增速放缓了,但是没有脱离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呈现出诸多亮点。
比如,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8%,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实际对外投资也同比翻倍。
再比如,海南经济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全社会研发(R&D)投入增长近五成,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2.3%,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再比如,全省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增速连续34个月保持全国第一。
外向型经济逆势发展,已经证明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效力。今年,海南只要大力推动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扩大“首单”效应,让“盆景”变“风景”,就能做大流量,促进经济提质增速。
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也为今年海南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优势。只要海南持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提振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推进产业实心化,就可以实现“厚积薄发”。
正如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指出的,面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面对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外部形势,我们既要自信谋事,也要自立成事。
经过两年多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实践,海南广大干部能力素质明显提升,是想干事的,也是能干成事的。

1月27日,在万宁日月湾,游客享受假期时光。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商会简介|商会动态|机构职能| 建议使用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
版权所有:海口市工商业联合会 (海口市工商联.海口市总商会) 琼ICP备16002480号-1
地址:海口市海甸一西路2号6楼 邮编:570208 电话:0898-68531420 传真:0898-68538813